3
最近知乎上关于“欧美国家晚上的治安”问题的讨论再次被炒火。浏览量高达300万。
虽然这个提问貌似是在质疑欧美国家夜里的治安问题,但是实际上难道不是对欧美的整个安全环境的质疑吗?
不过美世君在这里要站队了,“晚上九点以后活着回来的可能性很小”这个真的是胡扯!全世界如果不是非战乱区,能有一个这样的国家算我输,这简直就是张口就来!真这么惨还有人会移民留学?
不BB,先来看下全球最大的城市数据库于2016年统计的各国安全指数地图:绿色最安全,红色最危险,白色无数据。
再来围观下UNODC统计的谋杀率数据,越浅越安全,越深越不安全:
SafeAroud汇编分析数个权成机构公共来源的数据,指定的安全指标排名。(注意,该网站主要服务于游客,因此这些安全因素考虑的是外来者去该地可能遇到的危险,而本地人的风险考虑的更少。)
考虑因素为偷窃案发生率、抢劫和诈骗的风险即暴力犯罪Violent-Crime和非暴力犯罪Non-Violent-Crime,暴力犯罪为著意谋杀、过失杀人、严重伤害、强干、抢劫。非暴力指偷窃、诈谝等。以及意外:交通事故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女性遇袭可能性以及战争发生几率和军事威胁。
中国排名54,美国排名49,英国名35。
但是如果你要去某个国家的某个城市,在查看各国数据时,最好点开那个城市进行查看该地区的犯罪率地图具体分析。
宏观数据展示就到这里了。
回归正题,最近确实有一股风气,在丑化国外的安全环境,特别是美国的枪击案、张颖失踪案,日本的江歌被杀案,德国女留学生奸杀案等多起安全事件被国内媒体疯狂报道,“标题党”横行,诸如美国陷入内战、欧洲野蛮不安全。好像除了呆在国内,不管是出国旅游、留学、移民,都会随时面临人身安全问题。
就拿国内媒体最喜欢集中报道的美国枪击案来说,很多不经过大脑思考的人基本患上了恐美症,谈枪色变。之前美世君有个大学同学准备出国读研究生,在美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犹豫不决,最后她选了澳大利亚。理由是美国虽然学校好,但是经常有枪击事件,去了不安全。可见媒体的偏颇报道已经形成效应,都产生了恐惧感。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美国是可以合法持枪的国家之一,事实上,北美、欧洲多数国家都允许平民合法持枪,如加拿大、德国、瑞士、瑞典等等,西方发达国家不禁枪是普遍的。
以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的统计数据,美国当年死于交通事故人数34064人,合每10万人有10.6人。而死于枪击的人数为33636人,略低于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而同一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中国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达261367,每10万人为18.8人。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华人在海外遇上交通事故的概率比国内还低。
国外真的很安全
总体来说,西方发达国家的治安状况比发展中国家还是好出不少,这和法制环境、城市的管理水平、文明程度、警察力量的投入以及信息的公开透明息息相关。
这些国家在犯罪的预防及纠错上能迅速反应,让犯罪率不断降低,破案率不断提高。很多人说美国是孩子的天堂,失踪儿童找回的概率达到了98%。
儿童如果在超市、商场、博物馆、医院失踪,主要通道会紧急关闭,十分钟之内如果没有结果会启动报警,这样的效率是在一般发展中国家没有的。在美国生活的人有可能会收到过Amber alert(安珀报警),这是美国的大众紧急报警系统,是专门为被绑架或被拐少年儿童设立的。
该系统由执法机构、广播电视、无线通讯、网络公司、交通运输机构合作组成。当绑架儿童案发生后,该系统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电子邮件、路边电子告示牌等传播方法,告知整个社区绑架案的详细信息,发动民众协助提供破案线索,使民众成为破案的眼睛和耳朵,目的是早日找回孩子。
其实不仅仅是美国,欧洲也有相应的机制,比如:最近瑞典就出了一件婴儿丢失的案件,为了一个婴儿瑞典动用了60架直升机,2小时就将婴儿找回!相信很多国家达不到这样的效率......
在欧美国家,警察的出勤率非常高,很多警察都是在一线,办公室人员配备比较少,保证了服务效率。在发达国家,哪怕是很小的事情,警方都要立案并上报。他们态度良好,办事负责,信息登记详尽,会给你及时反馈进展,这样的环境,给人心理上和事实上的安全感。
而在加拿大华人最多的城市多伦多,你随时可以上网查询警方公布的城市犯罪地图,所有上报案件都会被分成攻击、性侵、入室、抢劫、毒品、偷车、5000元以上盗窃、谋杀八大类别,注明发生地点和时间,供市民查阅、下载和研究。信息的公开和透明,也是安全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样的举措,在国内是不可能见到的。
按照概率统计来说,海外华人的出事率也是处于正常范围。据侨办统计,目前海外华人华侨的人口达到6000多万,再加上出入境管理局统计的每年出境人数超过1.22亿人次,总计在海外旅游、留学、生活的华人应该至少1亿以上。人数接近日本全国人数,就算每天至少发生一起恶性案件,从概率上来讲都不为过。只是这些事件,恰巧被很多拿着显微镜,时刻关注美欧的媒体报道了出来而已,所以大可不必担心。
当前,国内很多网络媒体都充满了虚假和夸张的内容,说到海外,很多人即使没出过国,也能按照舆论导向把海外的风险说出个一二三四,俨然比老华侨还了解。
其实目前拿着显微镜找欧美发达国家的缺点,拿着放大镜找自己优点的做法,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一方面是为了宣传的需要,另一方面,算是为了应对资本外流的策略,毕竟只要是出国,不管是旅游、留学还是投资、移民,都是要花外币的,而当前节约用汇,保护人民币汇率应该还是主流。
所以,不管欧美是否面临内战的边缘,是否危如累卵,“百闻不如一见”,还是建议大家有时间,可以出去走走看看。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带上自己的眼睛和大脑,去亲身感受下不一样的世界,开阔自己的眼界和胸怀。
可点击一键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