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地放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举办者市场准入,释放哪些积极信号?

择校指南 2025-03-17 19:12

3

近日,北京市商务局官网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稳外资工作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该措施明确指出,将允许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图片


这对国际教育圈来说,无疑是重大的好消息。此次政策变化,也是国内首次放宽对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准入门槛。
紧接着,2022年1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显示,为进一步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加快推进综合改革试点,持续推动放宽市场准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牵引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近日印发《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出支持深圳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放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举办者市场准入。

多地办校新政释放哪些信号?


一直以来,全国范围内,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举办者只限于“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国机构、外资企业、国际组织的驻华机构和合法居留的外国人”。政策上举办者的门槛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国内的办学规模和体量。

随着国内营商环境的进一步开放,外企人员子女的教育需求增加。其实,早在2020年7月,北京市教委就联合市民政局印发了《北京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管理办法(修订)》(下称“《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已经明确了对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办学、审批上的一系列优化。


图片


以下为《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1、调整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举办者

后续在境内新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将不限于“在中国境内合法设立的外国机构、外资企业、国际组织的驻华机构和合法居留的外国人”,还包括“中国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

2、调整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结合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审批权限下放,《管理办法》修订版中对部门职责进行了调整:

市教委职责调整为“负责全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政策制定、宏观管理”,区教委职责调整为“负责本行政区内学校的规划、审批、监管等工作,指导学校依法依规办学”。

在各项审批、审核、备案、检查等事项中,也相应将责任部门调整为区教委。

3、明确跨区新设办学场所的审批要求

审批权限下放实施后,跨区增设校区超出了原办学所在区教委的管辖范围,《管理办法》中明确:

跨区新设办学场所,应向新办学场所所在的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按新设学校进行审批,并报原办学场所所在的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4、明确办学许可证有效期延续要求

《管理办法》明确,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许可期限内无违法违规行为且连续年检合格的,有效期届满可以自动延续、换领新证。

5、明确对教育教学管理的相关要求

《管理办法》中对“教学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强调了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硬件设施、学生指导、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原则性要求。

至此,北京在全国率先放宽了建立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门槛,打破了以前只有外国资本可举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规定。
作为国内国际化教育的高地,北京释放了更为积极的讯号,未来几年或将有更多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北京兴办。据悉,目前已有1所由社会组织申办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获得区教委批准办学。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VS 民办国际化学校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与民办国际化学校有哪些区别?如何根据孩子特点选择适合孩子的国际化学校?相信不少刚接触国际化教育的家长都有类似疑问。

在招生方面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属于体制外办学,通常只招收外籍学生或具有港澳台护照的学生。而民办国际化学校则为体制内办学,大多数学校在招生方面没有国籍限制。

在教学方面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直接使用国外引进的原版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保持同步,教学语言以英文为主,学生通常也拥有国外学籍。民办国际化学校则实施“本土化”的国际教育,侧重双语教学,同时在小初阶段受到国内九年义务教育的管辖,需严格按照国际课程要求进行教学工作。

在升学出口上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直接指向出国留学,而民办国际化学校的升学出口多样,既可以选择走体制内高考,也可以选择国外升学路径。

不难看出,两类学校从课程开设到招生要求上具有着较大的差异,各位家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类型的学校就读。


中国孩子进入国际化教育有几种模式?


从整体上来讲,中国孩子通常进入国际化的教育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公立体系到国际体系,第二种是从国内体系到国外体系。
公立体系到国际体系后遇到的挑战主要是语言能力和教学模型。相对于国内传统的教学环境,孩子们要面临的是上课方式的转变,包括适应全英文教学模式等,所以如果孩子具备早期英语学习积累,或是家长提前给予一个长期的英语能力提升规划,对孩子的帮助是比较大的,孩子也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从国内体系到国外体系,除了语言能力和教学模型的挑战外,还伴随着文化差异和社交问题。对于低龄出国留学的学生,因为社会环境、周围人群的变化,孩子一开始可能会表现得无所适从。所以在早期培养过程中,我们建议家长不仅从英文角度出发,更多的还要从历史、文化和经济及各个国家的制度和习俗来帮助孩子提前积累,这样对于孩子的帮助是比较明显的。
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说到底孩子的英文能力都是影响这些问题的基础。所以从小注重孩子学习中英文能力听说读写的全面培养,大量知识的积累,敢于表达的勇气,主动提问的意识,严密思维的逻辑,合作学习的能力,这也都是可以帮助孩子在更换体制赛道后正面挑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做好适应性衔接和国际化学习的重要基础。

图片


美世教育作为菁英家庭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个“完美补充”,我们遵从的一个教育方式叫做CPA法则。所谓CPA法则就是Choose(选择)、Persevere(坚持)、Accompany(陪伴)。
首先是选择,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到底是选择公立教育、民办教育还是国际教育,这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决策。当选择好孩子的教育路径之后,接下来就是坚持。
其次是坚持,我看到很多中国的学生和家长并不了解公立、民办和国际教育的优劣势,经常是选择了一个教育体系之后遇到了问题,就想着转换赛道。可能是从公立转到民办,或是从民办转到国际教育,但实际上转换赛道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都是有很大的风险及困难。
很多家长在选择孩子教育路径之前,并没有充分进行了解,只看到了某个教育体系的好,而忽视了它的不足或者问题所在,这都是不够理性的。当你选择了一条赛道之后,遇到困难时,你是不是能够和孩子更好地去坚持,怎么更好激励孩子并一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是陪伴。不管选择哪一个路径,到最后家长的角色永远是陪伴,是鼓励,是共同跟孩子去面对,去达成自己预期的教育结果。

美世低龄菁英中心全面整合国际教育资源,全面打通孩子国内/国际双阶段每一个升学路径。为中国菁英家庭提供国际学校、公立学校升学一站式解决方案。通过择校申请服务、家长和学生面试辅导、入学备考课程、学生素养规划提升、探校访校等全面服务,帮助家长解决前期咨询、学校申请到入学过渡各个阶段遇到的难题。


图片


如果您对国际学校择校充满困扰与疑问,不妨咨询美世教育的专业老师为您的孩子进行全方位精准评估,找寻到最适合孩子的国际学校:


微信图片_20220211175937.png


更多路径:

一个海外身份解决多重教育难题


目前,国内的国际教育学校良莠不齐,相比于非纯外籍国际学校办学资格不明确、教师水平不一、课程质量难以保障等弊病,纯外籍国际学校则被公认为“质量上乘”。纯外籍国际学校的课程与海外严格一致,教学老师基本都是外籍教师,且至少70%以上具备硕士以上学历,在海外有教学经验且不低于三年,创办时间长,经验丰富,办学资质有保障。

图片


因此在实力允许的情况下,纯外籍的国际学校当属教育家庭首选。这类国际学校的招生对于入学孩子和家长的身份要求并非学校自己制定,而是由教育部规定。
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加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招生管理,不得招收中国籍学生。”

图片

政策一出,各地国际学校纷纷响应,国际教育重镇更是行动迅速。今年12月7日,深圳哈罗礼德国际学校宣布暂停招生,紧接着太子湾学校因为资质问题也并入蛇口国际学校, 多个地区国际双语学校转变为纯外籍学校,部分学校要求就读学员持有外国护照的同时,父母一方也要有外籍身份。随着政策步步收紧,已有不少国际学校表示不接受国外绿卡,必须持有外国护照方可就读。
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继“国际学校学生也要参加中考”的“大地震”后,如今想入读质量上乘的纯外籍国际学校,身份要求也更加严格。

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意识到提前为孩子教育规划海外身份的重要性。这不仅仅让孩子可以在身份所在国享受平等的高品质教育,还可以选择让孩子就读当地国际学校,凭借其优越的条件前往英美等国升读本校,轻松跳板英美等教育大国。

计划在国内读国际学校的家庭,孩子多半将来会直接接轨海外教育,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留学前取得海外身份会让未来的留学计划拥有更多可能!


图片


想了解更多国际学校择校及身份规划策略

欢迎随时咨询小助手


客服二维码.png


美世教育留学客服 扫一扫添加美世教育留学客服

可点击一键复制微信号

上一篇 下一篇

热门文章

把稀缺的教育资源配置到美好生活当中
让中国家庭畅享全球化的生活
想了解更多留学信息?在线咨询美世教育专属留学客服!
400-683-6883

全国统一咨询服务专线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扫一扫,深度咨询

1V1留学规划

免费水平测试

获取留学资料

电话咨询
免费咨询沟通

我们将于10分钟内回电

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保护协议》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