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随着全面放开政策到来,国内低龄化留学趋势在疫情过后的当下,正在迅猛回温。
稍微了解过低龄留学的家长都知道,标化分数不再是名校录取的“万金油”,学生的专业特长、学科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成为考察的重要项目,参与社团活动、投身课外实践已经成为决胜未来升学的新战场。
那么,应该如何选择适合的跨学科创新项目呢?科创项目对于未来大学申请有何积极作用呢?如何在爬藤路上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一起往下看!
科学培养创新能力
从破除迷思开始
牛顿的故事似乎是家喻户晓,但事实上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绝不是被苹果砸了下脑袋这么简单,而是基于千百年来科学家不断对天体运行,万物运动轨迹的探索和研究。苹果可能经常会砸到脑袋上,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牛顿。因此创新是对目标孜孜不倦的追求,它是一个艰苦卓绝的长期过程,同时还需要贴合社会需求。
为了顺应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3D打印、机器人编程的课程层出不穷,许多时候大家都认为学习使用这样的新方法就等于知道该如何创新了,其实不然。
教育学家总结了创新能力的三要素,一个是专业技能,就是家长与学校都重视的特定领域的知识积累和工具。但同时的还有两个要素不可忽视,其一是创新思维能力,需要用灵活创意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且是一个长期锻炼所达到的效果。另一个则是动力,因为“我要做”远比“要我做”有效。
培养孩子创新能力时,家长能做的最容易的事就是把自己的社会资源给孩子使用,单纯的“背景提升”既不能帮助孩子提升能力,也不能打动招生官。那么如何有效地将自己的资源对接给孩子?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提出社会议题的建议,和孩子一起关注创新案例,提升设计思维,进行项目制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关注社会热点、观察生活、把握机会。
青少年也可以做科创
众多跨学科项目来袭
伴随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由传统的单一学科向跨学科转型,美国研究型大学开始从跨学科的角度定义其自身,比如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学校主页中说道:“欢迎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一个跨越传统界限去追求知识的场所!”
此外,杜克大学也认为投身于跨学科研究与教学是其身份和使命的一个标志性特征,因此除了在性质上进行跨学科的界定之外,杜克大学还致力于创造使学生能够把握复杂问题(如环境污染、经济竞争力、人类健康和文化理解)多个维度的教育环境。
在国际化教育的竞争中,思辨思维、动手能力、领导力等综合素质也是招生录取的核心参考项。参与前沿学术课题、撰写科研报告、进行专业实习,产出高含金量的成果和真实可见的能力提升,才是赢得梦校offer的必杀绝技。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优秀学子的科创作品集锦,会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 生物实验室废弃菌液处理装置 ▲
▲ 盲人可玩的音乐节奏游戏 ▲
▲ 危险人物追踪平台程序 ▲
▲ 适用于盲人及儿童的插座插头转换器 ▲
▲ 越障机器人 ▲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看完了这些优秀的科创杰作,你是不是也蠢蠢欲动想动手尝试呢?
如果你还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创新项目,别急,美世教育特别邀请从事国际教育行业12年、国际赛事专家周行老师,1月12日(明天)20点,周老师将在线解读青少年在热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可以设计哪些科创作品以及在提升创新力的同时,如何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现在扫码,抢占席位!
可点击一键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