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随着社会竞争的逐渐激烈,很多家长产生了对孩子未来的焦虑,为了孩子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家长们都卯足了劲:
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三岁认识百字,中班英语自由对话,甚至开始独立编程,搞发明,就想要追赶,火急火燎的被迫卷入教育内卷中。但当家长们疯狂“鸡娃”的时候,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这种必须“赢在起跑线”、被内卷吞噬的童年,让不少孩子产出了“空心病”。
什么是“空心病”?
北京大学心理健康咨询师徐凯文曾解释过“空心病”一词:空心病虽然看起来像是抑郁症,但是药物无效。空心病的核心问题就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是价值观缺失导致的心理障碍。
很多学者专家在接触了不少“空心病”的学生之后发现:他们大部分成绩优秀,但却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他们不知道自己该认同什么,追求什么,也有不少“空心病”的青少年偶尔会产生厌学、不知道兴趣所在的迷茫,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自我的正确认知。
随着“空心病”青少年群体的逐渐增多,我们该如何打开他们的心结,摆脱“空心病”的困扰呢?
美世酱建议,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真正做到“眼里有孩子”,看到他们真正的需求,然后去唤醒他们内在的动力。
治疗“空心病”刻不容缓
心病还需心药医,治疗“空心病”最好的方法还是要对于家庭关系进行剖析,尤其要对亲子沟通进行优化,增进家长与孩子“心”的距离。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那部大火的网剧《隐秘的角落》吗?朱朝阳,一直以来的年级第一名,是家长眼中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妈妈周春红是单亲,儿子去前夫家,只叮嘱了一句:“带上成绩单”。她不在意朝阳有没有朋友,只看重他成绩是不是足够好。
看似关心,但实则是用自己的规则要求孩子,忽视了朱朝阳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需求。
网剧《隐秘的角落》剧照
母亲专制而蛮横的爱,让朱朝阳的心理逐渐压抑,这种“我都是为了你”的亲子关系,是极其不健康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道德行为,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其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
什么是好的教育?显然不是教导学生外在的知识,而是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让他们自己去认知世界。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算得上真正的教育。教育不是为社会机器塑造一个合适的螺丝钉,教育应该是倾听孩子的声音,帮助他成为他最好的自己,帮助他在未来生活中实现他要的梦想和追求。
家长在望子成龙的同时,也要尊重孩子所热爱的事情并进行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的内驱力。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对孩子保持耐心和容忍度,用心听取孩子的意见,也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的情绪感受,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那么,家长们究竟该如何更好地掌握亲子沟通技巧?2月17日(周五)16:00-18:30,美世教育卓越中心导师Sona×著名心理学家、家庭教育专家刘勇赫跨界连线,一起直击“亲子沟通之痛”,帮助家长们更好地解决孩子心理问题,让孩子的心态从迷茫到明朗。现在扫码预约,锁定讲座席位!
注:本次我们在抖音直播间与各位见面,欢迎各位同学关注“美世留学说”官方抖音号。同时也可添加美世酱为好友,开播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分享直播间给大家,敬请期待!
可点击一键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