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在当前疫情及国际形势下,还要不要送孩子出国留学?未来留学会如何变化?家长应关注什么才能真正帮助孩子?
这些问题在2021年首期「美世教育×致极学院」下午茶直播讲座中有了答案。
小美特意为大家整理了此次讲座的精彩瞬间,让我们跟随肖知兴、何刚两位教育大咖了解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留学,帮助孩子把握趋势、明智选择,开拓更美好的人生。
嘉宾介绍
肖知兴
致极学院创办人
领教工坊学术委员会主席
曾任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学院院
何刚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主编
《财经》杂志主编
《巴伦周刊》中文版创始人
未来留学趋势会向哪个方向变化?
何刚: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中国每年仍有70、80万的孩子要出国学习,我个人觉得这个趋势不会轻易停止。
很多人有疑惑,这两年因为疫情,是不是留学申请的人数会下降,但从现实数据来看这个人数并没有大幅地下降。不过比起之前可能会调整的是,首先,家长和学生会更冷静地选择和甄别目的国。第二,有些专业会受到影响,比如尖端科技行业,申请的难度会增加。第三,海外教育与中国的相互往来会增加,这种变通的学习方式会增多。未来10年、20年,欧美名校的实力优势还是非常明显,所以我认为留学热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肖知兴:很多人担心英美国家会不会收紧留学,其实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小的。英美国家金融、军事、科技等强盛的背后,是思想、文化、学术的领先,靠的是他们的大学对全世界的人才的吸引力。因此他们不可能自断其臂,自毁长城。
另外,可能全世界最看重U.S. News排名的就是中国家长,其实我觉得真的大可不必。除了最顶尖的十几所大学,再往后的前100名的学校某种意义上是在一个水平线上,这些大学对于孩子本科打基础完全足够。我们的家长、老师、社会要逐步改变留学“重名而不重实”的现状。
留学生回国如何克服水土不服?
何刚:我认为这确实是个严峻的挑战。大部分留学生都选择了回国,同学们可以以中国为基地,全球发展,或者在中国做更多与海外关联的业务。我们作为中国人,要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社会发展等,因为我们的根在这。如果没有这个认识,我们会成为一个“漂”在外面的人,这对个人成长是很麻烦的。
肖知兴:如果对你面对的这个人、这群人、这片土地没有责任感,又怎么会有领导力呢?留学生千万不要变成一种“两边不靠”的人。
通过中国哲学,中国历史,中国经济的学习,要让留学生接上中国文化的根。同时暑期还可以安排孩子们回国做实习、公益、行走、创业等项目,帮助留学生对接给中国非常优秀的—批企业、领教工坊的企业,这些都是为了解决他们怎么“回得来”的问题。
留学的黄金时代是否已经过去?
何刚:从功利的角度上来看,留学给人“镀金”、“增值”功能的时代确实已经过去了,我们说物以稀为贵,人才也是一样的,留学生越来越多,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但是我觉得,未来,留学“刚需”化会增强,如果你需要全球化思维、全球化视野,多样性文化的包容力,那我觉得你还是要出国。
肖知兴:除了功利性,从非功利性,偏理想主义考虑的维度,留学对于增强人生边界大有裨益。你可以看到17世纪以来,英国贵族家庭特别推崇让孩子游学,所谓的“大旅行”(Grand Tour),就是为了孩子的人格的养成和气质的熏陶。
借用作家肖复兴的一段话: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你见识到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你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才会拥有漂泊和远航带来的经历与收益,那不仅是你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国外大学哪些专业具备明显优势?
何刚:我仅代表个人观点,欧美大学在前沿科技领域,有很多领先的地方,例如物理、生物、天文等领先世界。人文科学领域,也有很多专业走在了前面,比如艺术、设计,包括历史(尤其是全球历史),国际关系等。此外,欧美的一些名校鼓励那些有想法的,某个领域有特长的孩子冒尖儿,而在中国你要应付不少标准化的必修课,这是中国教育需要改进的部分。
肖知兴:从本科学习的角度,我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在偏理工医农类方面会好一些。这个可能听上去有点矛盾,毕竟中国的高校和国外高校排名差距那么大,但是从本科打基础的角度,我认为国内的学校在理工方面是不错的,你将来到国外去读硕士、读博士都不影响。反倒是文史经管,国内的一些人文类学科水得厉害,学不到真的东西。相比起来,国外在这方面会让你学得很扎实。
如何看待美国留学安全性问题?
何刚:从我去过的美国城市来看,确实不同地区会有很大区别。相对而言比较开放的区域是东海岸和西海岸,特别是东北的州,这几个地域都是没问题的,总体而言对待华人比较好。南部一些城市因为历史原因,相对比较保守的白人比较多,对待华人也相对没有那么友好,与之类似的还有中部的一些州。
因此,从务实的角度,确实留学应该回避那些明显有安全问题的城市。未来,我认为除了学校的排名,一个地区的国际化程、安全指数,治安情况,对待华人的态度等,这些因素应该更多被纳入到留学的考量上去。但是总体而言,我认为在以上我说的对待华人比较友好的那些地区,安全情况是不用担心的。
肖知兴:相比起来,我的心更大。美国这个国家,从来都是有一点乱乱的,60年代肯尼迪被刺,70年代尼克松想造反,80年代里根遇刺,90年代刚过了几天好日子,又来了个911。它一直就是这样的。某种意义上,我们要用一种平常心去看待美国,不要被网络宣传夸大的部分所左右。
英国VS美国,优劣势对比?
何刚:英国没有美国第一年的博雅教育,本科三年,研究生一年,四年你就读到研究生了。美国是四年本科,研究生两年,六年才能读完。因此在英国读书,从效率上来说是特别高的,如果你的孩子专业很清晰,不需要博雅教育,英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另外从经济的角度,英国相对便宜一些,它的那些顶尖学校,比美国相对便宜20%-30%。此外就是英国这个国家相对比较小,从便利性上来说也会更高一些,但从好学校的数量和质量来说,美国确实更占优势。
肖知兴:从我的观察,欧美不一样的地方是,欧洲丰富的文化,深厚的积淀,非常细腻的历史场景感,尤其是对要学文史哲类,古典类的专业的同学,这个是在美国学习与欧洲学习相比不可比的。另外,欧洲大部分国家体量比较小(包括英国),相对来说,人民没有那么ethnocentric(大国心态),会更平和更平等一些。你要问我最好的结合组合,本科在欧洲的话,研究生在美国,或者本科在美国的话,研究生在欧洲,这个结合是比较好的。
能考上985的同学,留学之路如何选择?
何刚:对于能上985的学生,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这个孩子英语如何,对海外文化、海外读书的接受度,这是一个硬指标。二是家庭的财力,四年差不多每年7-8万美金,合计至少200万,这个需要考量。如果这两个都能解决,国内的985,美国前50名的学校,英国前20名的学校,都值得去读。另外像亚洲比如日本的名校,香港的名校,澳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等,都值得你去考虑。
肖知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985里面的C9(九校联盟)很值得上,其余的985学校比起留学并不一定是首选。另外男女的因素也应该被纳入考虑,这个容易被很多人忽略。这几年的数据,美国藤校中国女生的录取比例远大于男生,也就是说,中国女孩在录取阶段就相对更受欢迎。个人观点,本科阶段男生相对女生,在国内读书的合理性相对更大一些。当然如果你选择类似致极学院这样的项目,基本一半在国内,一半在国外,这种的设置对男生就会更合适一些。
另外对于985在国内上的同学,如果条件允许,应该争取研究生阶段去国外读书。这时孩子相对成熟,家庭压力也不大,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另外有人说能不能海外上本科,回国上研究生。说实话,这种安排特别不靠谱,因为中国的研究生考试挺难的。反而我觉得你在美国上本科,到欧洲上研究生,或者在欧洲上本科,在美国读研究生,再或者你在美国读完本科,回国选择一些国际合作的项目,这样的选择是相对合理的。
如何帮助孩子找到适合的专业?
何刚:我认为这个问题取决于孩子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过程中,家长是不是过多地干预和扭曲了孩子的兴趣。如果你认为你是一个比较民主的家长,你没有太为难孩子,比如逼他学奥术、学琴等,孩子相对正常地发展。那他的专业是什么呢?是他最感兴趣的科目,他最能坚持去努力的事情,就是他的专业。但是对于感兴趣的部分,要注意一个因素,就是要和他擅长的东西结合,这就需要家长从小就要注意观察、引导、鼓励、保护和培养孩子。要去帮孩子发现他的兴趣和特长,找到了之后,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不能临时抱佛脚。因此对于专业的培养,家长从初中,最晚从高一,就要和孩子认真地讨论和思考。
肖知兴:帮助孩子找到他真正的兴趣之所在,是家长在孩子成年之前最重要的职责。我们要把对孩子的目标调到一个比较合适的范畴,我们支持他们接受好的完整的教育,我们鼓励他们能够成为人格独立,能力上能自食其力的人。做到这两点,家长就已经尽责了。至于是不是上985,去哪里留学,学什么专业等等,这些都不是非常重要。人的见识,经历和学习等都会变成你的综合素质,你的综合能力到一个什么程度,未来你的生活和职业就会匹配到什么程度。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家长太功利,太短期,太想操纵带来的。家长朋友只要换个思路和角度看待教育:人生就是一段旅程,不要让孩子错过最美的风景,剩下的都会水到渠成。不要拔毛助长,关键是让孩子发现内在的兴趣,让他们自己找到独立完整的自我,这才是最核心的。
通过以上分析,相信家长、同学们对于未来留学有了更清晰深刻的了解。如果想获取更好的未来,欢迎扫描下图二维码加入美世教育×致极学院共同推出的中国博雅青年留学计划。特殊定制的博雅课程,能够帮你更好地“扎根”;提供名企实习机会,安排公益项目,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塑造学生创业能力和领导力,培养未来的实干家!
可点击一键复制微信号